杂记(一)

都说随着年纪增长,生活甚至思维都是重复的。以前是不信的。

昨天回了趟学校,碰见了几位曾经一个“战壕”的朋友,也是一两年没见,平常也很少联系,互相更新了近况。不禁感慨,大学时候总觉得未来充满了各种可能性,每个人都可以有很多选择。现在回过头看,其实很多东西早就在你的身体里生根了,年纪越大,这种内在的东西发挥的作用越强,不再是外力或者哪怕自己想要去改变而做出的努力,都很难起到多大的作用。反而是例如性格,小时候家庭环境的影响,思维习惯这些东西,才是最长久的作用力。

这也可能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了为什么年纪越大,越容易重复,很难创新和突破。

最近在看一个讲中国地缘政治的系列公号文章。印证了自己前几年的一个想法,仅从中国历史来看,虽然科技进步日新月异,但是人文、社会、政治文化这些方面其实并没有什么大的进展。先秦春秋战国时候的政治博弈,大国小邦间的利益交换,跟当前没有什么不同;政治制度,扒开现代的一些词汇,其底层的架构和这种架构所要解决的问题,也并没有比历史上的盛世高明多少。在整个地球的生命长河中,人类社会发展到现在还是很短暂的,所以,由于地理环境决定的诸如社会习惯、文化、地缘博弈、政治经济文化制度,并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。只是说,冷兵器时代视为屏障的一些关隘,在现代科技下无所依仗而已,但是由地理环境决定的整个大气气候,却是现在的科技所无法解决的。

最近第六季《奇葩说》上李诞的一番辩论又让他火了起来。占大多数的文章认为李诞是“装睡的醒着的人”,是“看似不努力但很努力的人”,是“装作什么都不懂实际看的很透的人”。说实话,前述这三种说法我也有同感,但也仅停留在认为他是这样的人的这个阶段,对这种特点的人是喜欢不起来的。总认为什么东西到他嘴里就都被消解了,都无所谓,就像他的那本书《人间不值得》。反而是我一再表达过的金庸的《神雕侠侣》中郭靖的话”侠之大者为国为民”才最为触动,才算说清楚了人生的终极意义。入世出世的态度也都包含在这一句“为国为民”中了。